我在書店里看到了《朝酒晚舞》,普通流行小說的封面,心裡一震,拈起來看,比我想象中的要輕,手裡有失重的感覺。作者叫四年。很相似。是劉強嗎?
書的背面寫的是小說梗概,一看主人公名字即知,這書確實是劉強的。幾年前他曾將文稿發給我看過,讓我寫評論,但是我懶于動筆,最終擱置下來。
他出書很不順,作家出版社不愿要。時隔這么多年,居然終於出了。出版社是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
雖然窮得叮噹響,但還是買下這本書,書店裡只有一本。走在路上我才想起,今年的四年前,正是2004年,彼時,第六屆新概念。
他是A組一等獎,複賽文章作為代表作品刊登在萌芽上,才華橫溢。在泰安路招待所的聚會上認識,很是崇拜。
終究是天道酬勤呵,即便是頗多舛錯,終究能抵達目標。可是我在干什麽?第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B組一等獎,曾經在泰安路招待所的聚會上靦腆地背誦菜根譚,曾經在青松城大酒店勁松廳崇敬地望著主席臺上的王蒙敬畏得失去語言,曾經在奔二電腦前筆耕不輟。
為什麽我這么不愿意回憶這些呢。
大連今年的變態天氣直接造成我上身穿羊毛衫腳上穿涼鞋的奇怪現象。每天早晨躲在自習室里抱著收音機抖抖索索聽VOA(今天早晨VOA的主持人打了一個嗝,真的,我確定,我聽見了),每天中午被羊毛衫包裹著在太陽底下被曬,感覺實在是太殘酷了。
終於把郭在貽的《訓詁學》看完了,結果是有些失望,前半部分相較洪誠《訓詁學》來說,更有條理些,但後半部分多耽於敘述俗語詞的重要性,這可能與作者的主要方向有關係。還是那個感覺——引證頗多重複。
不過後面的訓詁學源流述略概括得蠻好,我於是抄其中的書目,未想放棄眼生的,揀著眼熟的抄,還是抄得手軟,中華古籍果真是浩如煙海。
開始看王力《中國語言學史》。覺得有了前幾本書和李索老師的研究生課程打底,這本書不用費勁,如果順利的話,一個星期之內就應當看完,我的時間不多,還有三十多本書要看的。
現在覺得先看《文字學概要》是很明智的選擇,漢語史著作講到因聲求義的特別多,如果沒有《文字學概要》對假借字詳細的闡述我想我也無法理解到像現在這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