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我对健康饮食的理解。但一方面我觉得what am i to teach,另一方面我自己对自己的饮食习惯也是不断调整改善的,是个动态的过程,我不希望过早总结下判断。
我早晨五六点起床,先会喝杯咖啡,自己煮的黑咖啡加鲜牛奶,吃自己做的面包和半熟蛋。面包抹黄油或者花生酱,有时候吃奶酪。早餐大同小异,但都确保有主食、鲜奶、肉蛋。主食要么是自己做的面包要么是烤土豆烤南瓜,要么是糙米煮粥,偶尔也会弄点面条吃。如果自己弄面条,我就切点肉切点蔬菜,做得美美的。鲜奶是每天都要喝的,我从小在牛奶场长大,一天不喝奶天就要塌了。
我很少不吃早餐,除非没有胃口,但我也很少会早上起来没有胃口,因为早上起来我一般都很饿。
接下来的半天我非常随意,水果坚果之类想吃多少吃多少,但其实吃不了多少,如果你吃的都是天然食品,一般大脑都会有防止吃过量的机制,比如你吃橙子最多吃一个就饱了,但是喝橙汁你能喝四个橙子的量。比较下来当然是前者糖分摄入更少,而且膳食纤维让你减少糖分吸收。
习惯了吃whole food(加工很少的天然食品)之后,你会发现对于糖果薯片之类的精加工零食没有那么爱好了。我小时候很爱吃薯片,现在根本没有买的欲望,吃两口就觉得好咸。
中午是我最重要的一餐,所以我要保证它营养尽量均衡全面丰富,基本上我的蔬菜肉类主食比例在1:1:1,当然前提是主食是whole food(粗粮),比如说糙米、土豆,或者菜场里卖的随便什么甘薯小米燕麦……有什么吃什么,我不觉得藜麦燕麦这些网红食品就比糙米小米土豆更有营养更有网上吹捧的功能价值——它们当然都是好的,但它们都是平等的。
我尽量每天吃不重样的东西,今天吃猪肉了明天就吃牛肉。昨天吃的青菜今天就吃茄子,诸如此类。当然,我虽然不挑食,但我也有偏爱吃的东西,比如我爱吃红肉,不爱吃鱼虾。我不强迫自己吃得一碗水端平,但还是尽量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过量。
烹饪方面我还是尽量遵循食材新鲜、少加工、少盐的原则。每次和同事出去吃麻辣烫/麻辣香锅我都觉得很有意思——他们都觉得麻辣烫是非常不健康的食物,而我观点相反。再低头看一看我们每次挑的食盆里都有什么就能知道答案:我的食盆里有大量不重样的蔬菜瓜果,未加工的肉类(切片五花肉、切片牛肉、鸭胸肉,还有鸡胸肉这种所谓低脂健康因为口感略次我都懒得拿了),还有土豆山药等主食。而他们盆里看不到绿色,都是鱼饼、淀粉肠、方便面……
很多人谈油色变谈糖色变,对盐分摄入却甘之如饴,这也是让我觉得奇怪的。过量盐分除了让血压升高这个显著的坏处之外,最明显的就是令身体水肿,因为高渗透压的缘故。很多人怕水肿睡前不敢喝水,这又是本末倒置:身体水肿是因为缺水,而不是因为水分过多。缺水有两种,一种是喝水少了,另一种就是盐分太多,身体为了平衡渗透压,不得不储水。我平时吃得比较随意,但如果面临比赛要短时间内降重,我第一件做的事就是减少盐分摄入。
但从另外一方面说,盐分是提升食欲的良品,是厨房之光,不吃盐当然好,但如果少量盐分可以让你摄入更多的营养,这种交易是划算的。比如一大盆碧绿的生菜色拉,你得强迫自己当药吃才能吃完,但一勺蚝油就可以让它变成一盘可口的炒菜,让你不再受罪,还能额外增加蔬菜摄入,因为烹饪损失的营养(维生素等)也都能找补回来,何乐不为?
我在饮食上面没有禁忌,口味也很广泛,中餐西餐照单全收,我自己也做菜。我不太愿意说什么饮食健康什么饮食不健康,因为这完全看个人怎么吃,怎么搭配。就像我那些说麻辣烫不健康的同事,同样是吃麻辣烫,为啥我就吃不胖?
我不追求低热量,我一直觉得现代都市人卡着热量数字吃东西很可悲也不正确。我至今记得很多年前有次办公室里公司买奶茶给大家喝,我的一个同事的一句话。当她喜滋滋拿起一杯奶茶准备喝的时候旁边同事说,你不说要减肥么!她心虚地缩缩头,笑说,那我晚上不吃了!是否玩笑话不论,身边还真有不少人数着热量进食,过了就不敢吃了。我有时候甚至为他们的身体感到悲伤,以限制热量为名,被剥夺了真正可以摄取营养的机会。你想象一下如果换成是你在培养一个还在长身体的孩子,你会因为他多吃了几口零食,就让他晚上不要吃正餐了吗?热量摄入过多的现代都市人真的觉得自己营养都够了吗?
现代人总有些奇奇怪怪的减重策略/饮食方法,降低甚至断绝碳水的方法因为短期内降重效果最好所以一直很流行。亚洲人高碳水尤其是高精制主食(白米白面)的饮食结构固然不好,但也不至于要把碳水全部消灭吧,别忘了,人类最需要的三大营养: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在我看来,只要是未精加工的,土豆糙米小米一类的主食,是非常好的碳水来源;而且就算你想多吃,也吃不了多少。
我饿的时候经常问自己感觉,想吃什么,想吃甜的还是想吃咸的?如果想吃甜的,我就再问自己感觉,想吃甜品、奶茶,还是想吃烤土豆、吃面包?如果是前者,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不是饿,只是馋了,我就去吃点水果解解馋;如果后者好像也可以,我就是真的饿了,去吃点正经东西。
午饭吃完后, 我就不再像上午那样想吃什么吃什么了,会稍微控制下,当然水果如果还想吃就由着自己吃。很多人觉得水果糖分高,会胖,这又是一个误区。糖分归糖分,吸收归吸收。你吃一个苹果就吃饱了不会再想吃了,但你吃等量糖分的白糖,两口就没了,当然会摄入过量。再说,如果你和我一样早餐午餐正经吃,吃得丰富有营养,其实不太会有更多胃口吃有的没的。
我一度也实行168断食,现在的饮食习惯仍旧保留了168的部分残余:过午少吃,吃的越来越少,晚上睡前基本不吃了。但经历了多年的严格168断食法之后我意识到,人的身体并不是一个需要你精确到秒、精确到克、精确到个位数大卡才能操控的机器。多吃一口少吃一口并不会改变太多,只要你心里有数。以前我6点到下午2点时间段内进食,2点后除了喝水,其余一点都不吃了,心情当然就有起伏,我逐渐意识到这不利于我的精神健康,于是稍微改变了168的习惯,变成过午后逐渐少吃,如果感觉饥饿,允许自己稍稍吃点水果、奶酪之类的小食物,有时候甚至允许自己吃炸鸡,但是不会吃很多,吃个一两口:饥饿带来的心慌或者烦躁没有了,就适可而止。当然入夜后是绝对不吃了,感觉胃里有食物的时候入睡对自己身体是个很大的负担,我喜欢肚子空空的带着一点点饥饿感入睡,早上醒来饿得眼放绿光,生机勃勃地翻冰箱找吃的做早饭,感觉好极了。
实验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效果和严格的168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就是心情变好了,不因饥饿而烦躁了。于是一直施行到今天。
现如今我已经可以非常心平气和地看待食物和吃这件事。我是很喜欢吃东西的,吃东西这个事情,目的是为了摄入营养和能量,这两个都是人体必需的东西。我们吃东西就吃东西,就想着要把营养和能量摄入足够,就不要想着靠吃来减肥,你要想减肥,那就得不吃。
秉承这样的原则,我就不会再去喝代糖饮料。我一般不吃精加工食品,所以饮料很少喝,和喝奶茶影响吃正餐的原理一样,喝了饮料影响我胃口影响我正经吃饭啊。如果一定要喝就喝无糖的,如果没有无糖的我就喝含糖的,总之不喝代糖的。我正视大脑对糖分的需求,适时满足它,就不必用代糖去欺骗它。大脑对糖分的需求和人的情绪一样,你压抑它它不会消失,只会在别的地方表现回来。
如果你要减肥,要减的不是你食物里的“肥”,而是你自己身上的“肥”,这不是你每天熬夜刷手机吃薯片然后喝两口低脂奶过两天“低碳生活“就能减下来的,牛奶里那点脂肪才多少啊?你的内脏运转大脑运转需要的营养你也没给到,凭什么就觉得你不需要它们呢?
最好笑的还有”减重期“的说法,总有人觉得这段时间委屈一下,过了”减重期“,到了一定数字,就恢复”正常“饮食。首先,这个减重期过不过得去不说——我至今没太见过几个成年人能过去的,总因为各种内部外部原因回弹——体重只是人身体健康众多指标之一,为什么要用它作为唯一参数呢,因为它外表上最容易体现,但很多更重要的参数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被忽略了。我见过不少BMI很低、体重很低,但仍旧血脂高的,也见过不少已经营养不良,还要继续减重的。这里就不提社会大环境对体态的肤浅追求,我想讲的是,人的身体健康只看体重一个指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你可以说,瘦了不一定好,但胖肯定不好。但问题在于,夏天卖冰淇淋的多,游泳溺毙的人多,你把卖冰淇淋的消灭,对降低溺水事故数量也没有任何帮助啊。如果你追寻短时间内把体重降低,你还可以截肢啊你咋不去呢……
我想讲的是,健康的饮食作息是一种生活状态,浸润你一天24小时,浸润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终身的时间,它不是一个阶段,也不是一种方法,它和你相伴相生的。你如果觉得吃蔬菜很痛苦,但为了减肥你愿意忍,那么很抱歉,你可能没法达到,因为吃蔬菜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你想要健康的生活,你得吃一辈子,天天吃。换句话说,你愿意每天吃降压药呢,还是每天吃蔬菜?
我知道会有人答,我愿意吃降压药也不愿吃蔬菜。我确实有过一个月,不怎么吃正经食物,吃代餐维生。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柔术比赛,为了短期内降重豁出去了,一个月降重5.5kg,真正严肃认真降过重(不包含water cut)的人都知道,降重曲线是越往后越难的,我为了在ddl之前达标,越吃越少,最后一周几乎粒米未进,只敢吃能量棒:最低热量摄入的同时保证有最起码的蛋白质和一些糊弄人的维生素矿物质之类。
这次经历对我说来说幸也是不幸,不幸的是激素都异常了,月经推迟了17天,差点把我整死;幸的是我经历了这次以后,对人造食物、精加工食物、不能叫食物的食物彻底祛魅。现代人在和平年代,可能很少会经历这种类似饥荒的饥饿感,我有幸通过这次经历模拟了一遍,唤醒了DNA里的一些片段,启动了对天然食物的感激。我在饿得两眼冒金星的时候——连续饿十天半个月的饥饿和短时间内没吃上饭的那种饥饿确实是两种感觉——最想吃的当然不是薯片糖果饼干,最想吃的是朴实的米饭、肉、水果、蔬菜……而面前花里胡哨的代餐,标榜着高营养低热量,配料表写了满满一页,充斥着虚假的代可可脂、代糖,吃一口都感觉是对大脑的欺骗和对味蕾的背叛。和饥饿感为伴的那段时间内,也感觉到大脑细胞在互相吞噬,影响了很多决断和行为,但同时也让我重新爱上了我以前不爱吃的蔬菜、一些看上去并不出众的粗粮。每一口都是自然的恩赐,百倍于那些花里胡哨的能量棒、瘦身餐。
同时,你说你宁愿每天吃降压药,也不想吃蔬菜的时候,可以尝试问问真的需要每天吃降压药、降糖药的人,问问他们,愿意每天吃药,还是愿意坦坦然然像我一样坐在桌前,想吃蔬菜的时候吃蔬菜,想吃水果的时候吃水果,想吃肉的时候吃肉。
如今我很高兴我以我自己的经历在现代人的热量过高带来的肥胖问题和虚假食物带来的营养摄入不足中获得了平衡,真正意义上appreicate天然的食物,把自己当成是大自然的一员,每天保持physically active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什么都吃什么都不过量,吃大自然给的食物,不吃虚伪的代糖、精加工食品,把大脑对糖分的需求当成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去以合理方式满足它,而非像洪水猛兽去对待。也正确对待饥饿感,不回避它也不扼杀它。永远吃七八分饱,永远有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