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祭孔子(下)

縂的來説,雖然這次祭祀嚴格意義上來說,很不像話,但總歸是一種進步,至少知道應該穿漢服而不是拖條辮子,知道應該參照明禮而不是去學酋長。
在離崩樂坏的今天,這是奄奄一息的掙扎,還是蠢蠢欲動的蘇醒,不得而知,但願,但願是後者。

以下是我下到的視頻,視覺效果很好



         這次的祭文和我那個噁心的祝文比起來,要好很多,並不那麽噁心,看來,ZF還是有腦子沒長在屁股上的人的。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代省長姜大明恭讀祭文:  清風送爽,海晏河清。國泰民安,舉國歡騰。時逢中華文化先祖孔子誕辰2558周年,海內外賓朋,世界各地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謹備鮮花禮樂,肅立於曲阜孔廟大成殿前,恭祭孔子誕辰。其文曰:   海右山東,岱南奎星。聖誕吉日,鼓樂奏鳴。  黃河謳歌,泰山挺松。飛泉漱液,嘉卉吐紅。  日月增光,齊魯誇榮。西振河源,東澹海瀛。  北動玄土,南耀朱嶺。環球華裔,額首隆慶。  僑胞同胞,根連脈通。亞非歐美,百校名孔。  奧林匹克,喜臨京城。五洲四海,睹我雄風。  大同非夢,人類有情。聖哲先導,萬邦風從。  我輩協力,盛世太平。風發飆揚,纛拂雲中。  天地人和,萬物繁盛。與時偕進,和諧化生。  天和雨順,地和物豐。家和事興,國和人定。   仁者愛人,和而不同。忠孝首善,修齊治平。  為政以德,氣正風清。見利思義,躬行自省。  政通人和,德道常青。農工商旅,百業同興。  教科文衛,人本民生。生態環保,天人一行。   原隰鬱茂,畎瀆流清。芳草綠堤,粳谷盈豐。  城如蜃樓,貨殖縱橫。翰墨奮藻,學子書英。   大國崛起,自強不陵。一飛沖天,華夏振興。  勵精圖治,眾志成城。萬代功業,待我後生!  伏惟尚饗!(據孔子文化節官網直播整理) 還有一些不錯的網文,可以作爲祭祀知識參考。 國家行爲的祭孔禮制 1.祭孔沿革       作為國家行為的祭孔禮制可以追朔到二千五百多年的春秋時代。西元前479年,孔子辭世。此年,魯國國君魯哀公就開始祭孔,並稱孔子為“尼父”。首開帝王祭孔的是漢高祖劉邦。西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過魯,乙太牢(豬、牛、羊)祀孔子,並詔諸侯、公、卿、將、相至郡,先謁廟而後從政。劉邦不但開後世帝王祭孔之先河,而且開了後世帝王令地方長官上任前先謁孔廟後從政之先河。       漢明帝劉莊子于永平二年(59)下令“學校皆祀聖師周公、孔子,牲以犬”(《後漢書·禮儀志上》),這是國學、郡學祭祀孔子之始。劉莊又于永平八年(65)親臨辟雍,乙太牢致祭孔子。永平十五年(72)劉莊至魯,幸孔子故里,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       此後,歷代帝王或身臨,或派員到曲阜和太學祭孔。久而久之,祭孔形成了一種國家禮制行為二、八月的第一個丁日(上丁)在孔廟舉行祭孔大典,這就是“丁祭”。後來,祭孔又多了一個“舞”(舞蹈),祭孔典禮逐步正規化、程式化,有孔、樂、舞三部分組成。孔子誕辰日(陰曆八月二十七日),這一天祭孔儀式最為隆重,既是家族的大典,也是國家的大典。祭孔大典的程式、規格、主祭陪祭官員、祭品等由朝廷頒定。整個祭典是在朝廷欽定的樂舞中進行的。       祭孔禮制是從周代的祭祀之禮演變而來的。最初的祭司包括“禮”和“樂”兩個組成部分。禮,指禮儀、等級。樂,指音樂、樂舞。南宋大史學家鄭樵在《通典》中說:“禮樂相須為用,禮非樂不行,樂非禮不舉。”       2.祭孔禮制規格       古代中國的祭祀規格,《周禮》作了如下描述:“天子八佾,諸侯六,大夫四,士二。” 佾是古代樂舞的行列。八佾就是八行八列六十四人,六佾就是六行六列三十六人,依次類推。       歷史上的祭孔規格有兩種,一種是中祭,另一種是大祭。中祭規格始于南朝·宋的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祭孔規格定為“以上公之禮,舞用六佾,設軒懸之樂,樂陳三面“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朝廷規定祭孔用“軒懸三樂”、“六佾之舞”,並行“三獻禮”。明成化以前,祭孔屬諸侯的規格。籩豆各十件,舞用六佾(舞人的行列)。孔廟當時屬中祀,(太廟為大祀,因為太廟是天子的宗廟,行事天之禮。)明成化以後,祭孔用大祀,但無明文規定。直至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清廷才明文規定升祭孔為大祀。       大祭與中祭的不同之處非常多。有三點是最主要的:一是根據禮儀,大祭用八佾舞,舞生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中祭用六佾,六行六列,共三十六人。二是大祭時皇帝及皇帝成員親臨。中祭則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主祭。三是建築規格不同。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於洪武六年(1373)命宮廷樂宮重新制定丁祭樂舞的曲譜。清康熙六年(1667)康熙皇帝親制《中和韶樂》,用於祭孔。乾隆朝堆積空的程式作了明確規定。乾隆欽定的祭孔禮儀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六種程式。分別奏昭平、宣平、秩平、敘平、懿平、德平之章。舞姿則體現了“予、懷、明、德”等字的喻意,集中體現了孔子“仁德”、“禮樂”的主體思想。孔廟祭儀清乾隆時規定有6種:       1.釋奠。這是唐宋以後專行於曲阜孔廟的一種祭儀。每年四次,每季的仲月(二、五、八、十一月)上丁日舉行,所以叫“丁祭”。國子監和州縣孔廟每年只春秋仲丁二祭。       2.月朔釋菜儀。每月初一(朔日)舉行,較為簡單,只行一獻禮。       3.月望行香儀。每月十五日(望日)在大成殿、崇聖祠、啟聖殿、家廟舉行。       4.歲時常祭儀。是孔氏家祭,每年七次在家廟、崇聖祠舉行。       5.告祭儀。如衍聖公家中有事,奉祝文告於家廟的一種祭儀。同歲時常祭儀。       6.祭中興祖儀。五月二十九日,中興祖孔仁玉(五代亂世,孔子四十二代孫孔光嗣遇害,光嗣獨子孔仁玉恢復文宣公爵位,使孔子祀事綿延不斷,所以,孔組尊孔仁玉為中興祖)。主要祭儀為從家廟迎出孔鯉、孔伋、孔仁玉神主至詩禮堂,行三獻禮(神主即木制牌位)。       3.祭孔樂舞器具、主要人員與祭品祭孔樂舞器具,安質地一般可分為:金、石、竹、木、陶五類。按音質分則屬於如下“八音”演奏樂器。       金:特鐘(鎛鐘)            一至二件           編鐘                    一至兩套(16或32 件)       石:特磐                    一至兩件           編磐                    一至兩套(16或32件)       竹:笛、排簫、龠 、簫       各若干件       木:(古擊樂器)、 (古擊樂器)各若干件       革:建鼓、應鼓、鼉鼓、博鼓、 (帶長柄的搖鼓)鼓各二件       絲:琴六至八件,瑟四至六件       匏:笙              若干件       土:塤              若干件       另外,還有下列樂舞器具:       節和麾(用於指揮樂舞)       羽(右手執)龠(左手執)(文舞器具)       幹(左手執)戚(右手執)(武舞器具)       禮樂服飾         若干       供品有三牢(豬、牛、羊)幹鮮瓜果、米、豆、酒等。       祭孔主要人員(直省、府、州、縣學文廟)        1.司儀官(主持人)                  一人       2.主祭官(地方最高行政長官)        一人       3.陪祭官(長官)                    二人       4.朝廷官員                          若干       5.地方長老                          若干       6.社會名流                          若干       7.樂舞生:樂生45人,舞生36人       8.主祭場:孔廟大成殿和月臺       9.祭品:大成殿內置祭台,祭臺上放太牢(豬、牛、羊)祭台前放供案、供桌。供案上豎祝牌一塊,上面書寫歌頌孔子功德的祝文。供桌上放各種禮器:爵、尊、登、鉶、簠 、簋、籩、俎、豆、篚等。       四.祭孔禮儀:祭孔禮儀或稱祭孔典禮。它的專用名稱叫做“釋典禮”。釋、奠均為陳設、呈獻之意,指的是在祭典中,陳設音樂、舞蹈,以及呈獻牲(三牢)酒、果、蔬菜等祭品,以表對孔子的尊崇。祭孔禮儀分為:迎神、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等六部分。       迎神, 就是請出孔子及四配的牌位,由主祭人(地方最高行政長官)進香,行三拜九叩禮,樂奏昭平之章。歌詞為稱頌孔子生前的功德。其文是:大哉孔子,先覺先知,與天地參,萬世之師。祥征麟紱。韻答金絲、日月既揭,乾坤清夷。       整個過程,用六佾或八佾的樂舞,演奏金聲玉振,古樸悠揚的韶樂,吟唱孔子德侔天地、道貫古今的頌詞。如曲阜孔廟在元代祭孔的祭文中有:“尚資神化,祚我皇元”,“闡我皇風,四海永清”的頌詞。從中可以看出,祭孔一方是出自對孔子的敬仰,但最重要的是為皇權服務的政教合一。       初獻、亞獻、終獻是整個祭孔活動中的主體部分,由主祭(一人),陪祭(二人)分三次把酒類、蔬菜、肉類、幹鮮果品等祭品奉祀到孔子像前,“三獻”分別奏宣平、秩平、敘平之章曲,用六佾舞。月臺上站立三十六名舞生,身穿藍色長袍,頭戴黑色平頂方角帽,腳蹬皂鞋。舞分文舞、武舞兩班,每班又分兩組,每組八人,相對而立。武生在前,右手執戚,左手執幹;文生居後,右手執羽,左手執龠,在八音齊備的樂器伴奏中,舞生跳起祭孔樂舞,每一舞蹈造型代表一個字,舞姿剛勁舒展,具有古典美。撤撰:樂奏懿平之章。       送神世紀孔禮儀的最後一部分,樂奏德平之章。歌詞為:鳧澤峨峨,洙泗洋洋,景行行止,流澤無疆。聿昭祀事,祀事孔明,化我蒸民,育我膠癢。祭孔的六個樂章高度評價了孔子偉大的一生,歌頌了他那博大精深的儒學思想和對整個社會文明的教化作用。       祭孔活動的主祭官、陪祭官、樂生、舞生、歌生共二百多人,身著清朝服飾,神情肅穆,禱告虐誠,整個場面莊嚴典雅,有置身于古代傳統文化的氛圍之感。       清末,即1906年,孔子升為大祀。祭孔與祭太廟、祭天地等同,祭祀達到了國家最高禮制,可謂登峰造極 祭孔樂舞舞譜初解

以及,百度百科裏的祭孔大典

今日公祭孔子(上)

晚上夢見了德綱大叔的頭像印在牙膏盒上,德綱大叔穿那件藍色皂緣深衣,帶儒巾,一排白牙。

我忍不住嘎嘎大笑起來,給烏鴉伯伯和大叔發短信,烏鴉伯伯回,你果然是一個一個夢過來。我一想,是啊,上海的骨幹成員除了紅天大哥以外,其餘幾乎都夢到過了。

若不是毛毛發短信來告訴我今天祭孔,我都忘了今天是9月28日,國家公祭孔子。

跑到網吧手忙腳亂下了PPlive來看,正放到樂舞那段,絳袍、梁冠,左手執龠,右手執羽,編鐘之聲清越倥侗,激動不能自已,心裏盤算著學會這種舞,將來若有機會,能夠和他們站在一起參加祭祀,多好。

只可惜主持祭祀的山東省政協主席孫淑義是個文盲,穿這西裝主持不說,居然念錯了“論語”的“論”。

在場除了禮儀人員以外,官員盡著西裝,想必孔子要悲嘆,滿目皆是四夷,獨獨不見我中華。

新華網的報道,可是圖片不像是今年的。

央視的報道比較全面,頁面排版很好看,如果漢網有條件,將來的活動報道可以參照此種樣式。搜狐的報道 以下是對臺灣祭孔的報道雅虎資訊   臺各地舉行祭孔大典,民衆著漢服搶拔智慧毛 華夏經緯 臺北孔廟今舉行祭孔大典 郝龍斌首都擔任正獻官中新網 外國留學生在臺北祭孔 三跪九叩遞上拜師帖新華網 臺北孔廟祭孔學生擔綱凸現薪火相傳還有一張不錯的老照片,陳立夫在臺灣主持祭孔大典,大叔找到的,讚美大叔。另,網易的深度報道《搭什麽臺,唱什麽戲——祭孔大典之怪現狀》很值得玩味。還有一些資料圖片,例如,韓國的祭孔大典還有一個比較混賬的祭孔儀式這是05年的祭孔

即事

中午又和孫姑娘吃麻辣燙,十分乏味,大連的麻辣燙,很沒有激情……我十分想吃旁邊那家川菜,看起來很誘人,安盛購物廣場五樓是個饕餮的好去處,計劃過幾天來吃這裡的川菜。

小説《只是不敢愛你》完成,現在在寫散文《三公子》,我發現只要寫關於三公子的文章,總是寫到一半便被迫放下,擔心寫不好,扭曲了三公子的光輝形象。

小説《窈窕淑女》準備開工了,有些忐忑,和拿捏不定。

書很久未曾看,面目果然可憎許多,罪過。

一個人的中秋節

早晨毫無激情地爬起來去開發區站家教,信心像是倒在地上的水壺,水汩汩流出,我看它流走,沒有辦法挽留。

今天是中秋節,本來我應該在勝利廣場指點江山揮斥方遒。可是我現在穿著這一身破爛衣服站在這裡找家教。

今天是中秋節,從我身邊走過的人大多提著大袋的食品,或者精致的月餅禮盒,我看見了塑料袋裏胖鼓鼓的可樂。我想起了在家過節的時候,桌上的飲料永遠是紅綠搭配——可樂和雪碧,四個孩子爭著搶著喝,不過後來總歸是學會謙讓了。

班長發短信來問晚上可去市内聼音樂會,學校組織的。想了想欣然答應,心裏拿下一個主意,要穿漢服去,既然是中秋節,那就一個人過一個中秋節。

下午冰姑娘來了我們學校,這個高一的小姑娘年齡不大,卻伶俐十足,通透有餘,見她時她穿肥大的校服,頭上卻挽卯角髻,精神又可愛,叫我十分喜歡。

下午沐浴,四點半時穿好衣服去文科樓門口集合,皆詫異看我。我無奈,只做看不見別人的目光。

驅車到市廣電中心,三公子和他姑娘坐一起,我和三公子説話時萬分小心,卻往往還是出岔子,三公子一路心驚膽戰不提。

到了以後我便下車找田慶,放下音樂會不去聼,施然去吃川菜。

大連晚上霓虹燈亮如白晝,我穿漢服在路上慢慢踱,迎來目光無數,依舊是無奈,但願,但願以後我再不用苦心孤詣穿漢服去感化衆人。

崩潰邊緣

對我而言,減肥最大的敵人是心情鬱悶。因爲我一旦鬱悶,就會暴飲暴食,吃下數量驚人的食物,並且還是一臉哀傷模樣。

盛怒的我游走在崩潰邊緣。無非是家教的事情考研的事情中秋節的事情。然而我已經在開發區最繁華的地段站了很久了,毫無收穫。

最後孫姑娘決定去韓國國際學校門口守株待兔。我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情況,亦絕無膽量去做。

然而去了才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看起來艱難,硬著頭皮上去做才發現沒有想象中的困難。我們找了半天,才發現韓國國際學校就是大連開發區那棟看起來最古典最具中國特色的建築,真是諷刺。學校門口已經站了不少韓國家長。我和孫姑娘商量半天,覺得在這裡擧牌子顯得很傻,真要去找,就得上前去問。

我先鼓起勇氣,上前用英語問她們可要家教。誰料她們用中文問我,你說什麽?

我大汗,連忙改用中文。磕磕絆絆說通以後她們居然和顏悅色地要了我和孫姑娘的電話號碼。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開心地笑著,望向孫姑娘,遠處樓房的影子漸漸清晰,太陽出來,看來是個好兆頭。

又來了一群家長,這次在上前去說,已經沒有多少勇氣,和力氣了。

再試一次,這次是孫姑娘上前去說,亦無成效了。

古人真是智慧,果然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懶懶在夕陽中踱回去,心情變得鬱悶、散亂。

並不想哭,但是心情實在是坏到了極點。

寢室樓裏來了一只小灰貓。我坐在門外的臺階上,抱著它,喂她水喝,摸它柔軟的貓,捧著她小小的爪子。

我真希望一直坐在這裡。

海連天走不完,恩與怨難計算

今天在市内奔波一天,多屬無用功,無奈。

去見了湯老師,和他抱怨祭月的事情,湯老師也氣憤那些老棺材瓤子——那些人也曾坑過他一回的。

回來去上網,一眼看到衆議版今日帖三百多,不由渾身一陣戰慄,心裏飃過一個詞,完了。

一版的帖子,沒有心情一一看完,只勉強看完聲明,就再也無法忍受。

海連天走不完,恩與怨難計算。這苦楚何時是個頭,你們爭吵,你們掐架,誰去撫慰漢網的陣痛,和脈搏帶來的悸動。

但願一切快些結束吧。

為你祈禱。

我需要足夠的冷靜,和耐心。

沒什麽大不了的,不就是考研嗎……

今天去跟李索老師說考研的問題,李索老師正在焦頭爛額地處理其他同學的事情,我於是笑嘻嘻和他説話,他便也微笑。氣氛於是輕鬆下來。

不可放縱,不可懈怠,不可暴發……

隱忍,和坦然。

暴躁的情緒

心情愈見的焦躁了,買下一本厚厚的考研政治復習,一本厚厚的考研英語詞彙。

突然決定今年考研,誰都嚇壞了,包括我自己。

説服自己在這一百天裏拼命,卻無法遏止自己的暴怒情緒。

我不明白,我不明白,為什麽要背這麽多政治條條呢?依次背下馬政經、馬哲、毛概、鄧論、三個代表,接下來,以後的學生是不是還得背八榮八恥、和諧社會呢。

我不明白,我為什麽有那麽多事情要做呢?

政治、英語、漢語

書法、家教、其他

我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寫下這八個詞彙。它們是我每天必須進行的功課。不吃不睡,分派到每個頭上,也才三個小時。

我無力地慘叫一聲,趴倒在床上的小桌子上。現在我的小床已經逐漸被書和各種小零碎蠶食,翻身時常常將頭撞在三冊影印版的文選堅硬的邊角上,生疼。

今天的心理學課上我呼呼了一節課,起來以後頭很沉,窗外陰雨綿延,將大黑山融化在霧氣裏,曖昧纏綿。受韋帕影響,大連現在的氣溫很低,我穿了羊毛衫,暖和得很,縮著手腳看窗戶外面的小花傘。

因爲認國際音標出現一點問題,不得不暫時放下,轉而看國史大綱,氣質逼人的音樂老師不停地帶我們唱大連大學校歌,不可否認很好聽,但此時我正看書呢,多次分心,實在無奈得很。

音樂老師的氣質,竟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想了半天終于明白,我終究喜歡的,是書裏的氣質,更勝高跟鞋、黑白鋼琴裏的氣質。

國際音標的事情很頭疼,在裙裏問了幾位高人,奈何音標這東西,若不口耳相傳,終究只是隔靴搔癢。在網上搜索良久,找到幾張好圖。

沒有晚飯的日子,變得很乏味。我以前從來沒有意識到,晚飯在我生活中的樂趣如此之大。以致于我覺得,沒有晚飯的晚上,就在“我餓”的呻吟中虛度……即便是這樣,減肥還是要繼續進行的。不可懈怠。

沒有心思寫博客……

最近沒有多少心思寫博客,有很多心事,墜在心裏很沉,像合歡樹上的豆莢,不知何時簌簌掉落。

考研的事情、家教的事情、文章的事情、中秋節的事情……我的事情?

昨天去聼了大學生捨己救人的報告會,三個大學生救一個被河水吞沒的十三嵗少年,少年得救,兩個大學生溺死。

於是有人援引前一短時間的一個例子,一對情侶,救一條掉進河裏的小狗,小狗上來了,這對情侶被淹死。

寢室裏大家都罵這對情侶如何蠢,我卻為他們抱屈,在下水之前,誰能意料到自己會死呢……只是盡自己的力量挽救一條生命而已。更何況,義犬救主的事情時有發生,爲何人救狗就要受譴責呢。

寫小説的靈感終于找回,可惜寫出來的文字終究不滿意,縂覺太枯澀,絮絮叨叨。

大連開始變冷了,我想我得找點時間去海邊坐一坐,好好思考。做家教時經過麗嬌灣,看到宏闊的黃海,非常舒心,生活在山海之間,實在是很容易忘掉壓力,和不快。

沒有心思多寫這些零碎……還是多看書,多寫實質性的文章吧……

我在考慮我是否應該關閉這個博客

我很喜歡現在的這個博客,每天會有很多朋友探頭進來,瞅兩眼,有的留下隻言片語,讓我覺得心安。

盛怒之下今天很想關閉這個博客,猶豫中,考慮中。

今天很倒黴,洗澡洗到一半停水了,一堆滿身泡沫的女孩子們望著慾哭無淚的蓮蓬頭乾瞪眼。

還好有一個熱水管能出熱水,於是幾十號人圍著一根熱水管虎視眈眈,利爪紛紛懸空在水管旁邊準備隨時掠奪,再看諸位表情,皆瞪著水管,目露凶光。

我心情焦躁,看到諸位不經意流露出來的表情,又忍不住嘎嘎笑起來。

晚上遇到一些事情,尹同學在我面前公然辱駡漢服,我痛快朝他發火。

在大連的一個QQ群裏遇到兩個人,不爽。不過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爲我今天心情太差。

今天是我的農曆生日,我不過生日,我討厭過生日,可是沒有人記得我的生日,這也是讓我鬱悶的。

今天早晨匆忙在高日暉老師的古代文學史課上看了幾頁漢語史稿,説到上古音系統了,越來越吃力,看來得在辦公室裏堵李索老師了。

高日暉老師的民族觀明顯讓我失望,今天講《趙氏孤兒》,講到民族意識,他只說是一個民族的心理,卻不說,這種心理,是多麽崇高,他似乎在說一個不相干的,似乎在做冰冷的解剖。

後來趕去上他的民俗學,説到客家文化時尚可,說到殺韃子的習俗時他竟然輕描淡寫地說,這是為了奪取政權的需要,所以陳家洛、孫中山等人才抓住了這種民族意識的特點,號召殺韃子的,他揮揮手,笑道,所以,孫中山可不是狹隘的民族主義哦。

我在座位上把胳膊一抱,冷冷開窗外,再無聽課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