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蓋如故,這是一個溫暖的詞語。總覺得是勞累時習慣性往後躺就會有一個溫暖的依靠。
三年前的今天,傾蓋如故。
毛毛、猴子、豬,和我。
永遠在一起。
傾蓋如故,這是一個溫暖的詞語。總覺得是勞累時習慣性往後躺就會有一個溫暖的依靠。
三年前的今天,傾蓋如故。
毛毛、猴子、豬,和我。
永遠在一起。
1975年8月13日,美國堪薩斯州的一群左撇子建立了一個叫做左撇子國際的組織;一年后,也就是1976年8月13日,這一天被定為國際左撇子日。
我未曾覺得左撇子給我帶來多少不便,捉筷子、開鎖、寧瓶蓋之類精細活,皆是左手;寫字(被强制糾正的)、用手機、握鼠標、提重物之類,用右手;可以左右開弓的,諸如梳頭之類。
左撇子給我很多附贈品,諸如口吃,諸如大人善意的戲謔——左老怪啊。
今天左撇子日,在QQ簽名上寫道——國際左撇子日,今朝是我節日;
在貼吧留言,節日快樂,讓世界知道,左手的力量。
被佢贈與一副標籤——狂熱的文化主義者——宗教信仰一樣的狂熱。佢又曰,我是鐵血派,則你是鴛鴦蝴蝶派。
一笑,沈思。不知何以反駁。秀才遇到了兵?
不管如何,耗掉網絡流量三千兆,看了這么一出莫名的開幕式,實在是想要慟哭。也罷,再不去關心吧。我該關心關心我的論文,我堆作一堆的參考書,我該關心,千年轉注密碼如何破解。
翻閱說文的間隙里抬頭,與兩百年前埋首故紙堆默默不語的小學家遙遙相望,也許我該做的和他們一樣,在紛亂的聲色之間輕輕地嘆息一聲,關上門皓首窮經。沉默的蝴蝶,輕輕親吻灰撲撲的卷帙,曾經死守的陣地,與我無關。
今年的七夕,亦是立秋。立秋要吃西瓜,於是中午的時候在食堂買了一爿西瓜,咯吱咯吱咀嚼,滿臉汁水。為什麽,為什麽只有我吃西瓜會吃一臉。
只是記得去年七夕,在世紀公園大樹底下,忽而的風雨,忽而的晴朗。竹扇、盈盈笑語。一剎那間有點恍惚,上海,我愛的上海。
複習得有點癡傻,是不是,最近老是想這些沒有根的問題。正如現在,居然記錯了時間,還四處告訴別人,是早晨八點零八分。自己大清早殷殷地爬起來調試PPlive,調試半天,幾乎出汗,而後發現開幕式的時間是晚上八點。其實大可不必,只是想看看有多糟糕而已。
不過PPlive不好用,這是一個問題,并不想到油光锃亮的食堂去擠在一堆人中間看那個小屏幕。看到該令人傷心的地方,我是該跟著人群一起歡呼,還是在人群中蹲下來,將頭埋在胳膊里慟哭。
CAJ上看論文,PDF上看電子書,省錢但是傷眼睛的習慣。儘量將屏幕調得暗一些,暗一些。強迫自己看那么多煩人的論文,一邊惴惴不安地掐算時間,這么多,夠不夠看完喃。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句話不知念叨了多少遍,為什麽,為什麽年輕的我,參不透這兩千年的密碼。
可恨的CAJ7.0,總是拖慢我的電腦。
知了依舊叫得十分駭人,熄燈後仍有一隻孤零零的知了在我的窗外嗷嗷。躺在床上,在黑暗中聽它沒心沒肺地叫著,十分困惑,今夏的知了是怎么了,氾濫,冗長。
宿舍又空下來,只我一個人,十分的好,看書,或者酣眠、上網、喝各種飲料。真希望一直這樣下去,沒有枝節,直到考研那天。
常常在看書的空當裡流著口水幻想自己將來的宿舍,一定要有一個寬敞的書桌,旁邊是書架——有了書架,就再不用將自己的閨床劃去一半給書去睡;要有一個陽臺——最好是在二樓、視野廣闊(十分不介意有高大茂盛的法桐遮擋視線),這樣可以在傍晚時分散著頭髮靸著拖鞋站在陽臺上遠眺一會;要有一個洗澡間——拎著澡筐走十五分鐘的路去洗澡是再不愿體會的;我還要買一個打印機放在書桌上,這樣省去去打印店的麻煩,多好;我還要買一個小冰箱放在宿舍里,這樣可以貯藏我的牛奶、飲料、食物——不愿再像現在這樣,將這些食物密封起來、放在臉盆里裝滿水、藏在水房的水槽下面,像《ICE AGE》裡的松鼠一樣歇斯底裡又筋疲力竭;嗯,最好還有若干話十分不多的室友,允許我心愛的小冰箱占去一定空間,忽視我振聾發聵的敲鍵盤的聲音。
然後我會在屬於我的那塊墻上貼聲表韻表、國際音標,貼我的大頭照;在書架的空當處放置茶葉罐、收音機、以及我的兩隻小布老虎;在肘邊放置溫暖的水杯,裡面漂浮碧綠的茶葉;在冰箱里塞滿牛奶、可樂、西瓜,如果我愿意,不介意放一點鹹菜和家里做的熟食。
在宜人的午後醒來,看書、飲水。是我想要的生活。
但愿明年的九月,能夠快樂地想起這篇日記。
山重水復,柳暗花明。心情十分的好,更兼室長從開發區回來,為我帶回一隻雞腿。
在國學數點上看到一篇論文,說的是中國古籍的句讀標識,細說點子、丹、鉛的製作,以及標識凡例。
中國古籍的句讀標識法
劉永華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摘 要:中國古代句讀標識法包括書寫工具“點子”和書寫顏料“丹鉛”的制作和使用方法以及標識句讀的方法的翔盡規定,是文化史上的創舉和盛事。
關鍵詞: 點子 丹鉛 標識法
“五四運動”以前的中國書籍都是無標點書寫、印刷,所以以斷句、加標點為主要內容的“明句讀”就成了“小學”的基礎和核心。《說文解字註》說“句,曲也。段註:凡章句之句,亦取稽留可鉤乙之意。”[1](P88) “讀,諷也。段註:漢儒註經,斷其章句為讀。”[1](P90)可見,句和讀都是斷句的單位。“句”有彎曲的意思,古人用一個圈或弧線標記句子;“讀”是讀書中小於句的停頓,古人用一個點來標記。有人根據《禮記•學記》中的一句話“離經辨誌”提出句讀之分始於三代[2]。有據可考的最早提及“句讀”的古籍是《春秋公羊傳》,它的序中有一句“援引他經,失其句讀”[3]。隨後經過漢代章句學、唐代佛學、宋代朱學的發展,句讀學在元代達到鼎盛,其代表作是程端禮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
程端禮(1271-1345年),字敬叔,號畏齋,鄞縣(浙江寧波)人,元代著名理學家、教育家。他的《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成書於一三一五年,以日程的方式為學校教育排列教育內容,是元明清三代幾近七百年的教學準則。這部名著的卷二有《批點經書凡例》一章,內容有《館閣校勘法》、《勉齋批點四書例》、《釋勉齋例》、《續補句讀例》、《批點韓文凡例》五種。前三種和《續補句讀例》的前半部分論述句讀的語法表現和區別特征,是語言學的內容,這裏略而不論;我們重點介紹《續補句讀例》的後半部分和《批點韓文凡例》中有關句讀標記方法的內容,這些內容在文化史上有重要意義。
一,“點子”的制作法
標識句讀的專門工具叫做“點子”,要親自手工制作。做法是把黑色的牛、羊角牙刷柄一頭削成點狀、一頭削成圓形,中間鉆空,工藝上要求光、圓、平,金屬、竹木、白牛羊角因為質硬不上色不能用。
《續補句讀例》的後半部分“所用點子”一節是介紹這一方法的:
取黑角牙刷柄,一頭作點,一頭作圈,至妙。凡金、竹、木,及白角並剛燥不受朱,不可用也。(造法:先削成光圓、如所欲點大小,磨平。圈子先以錐子鉆之,而後刮之如所欲。)[4](P26)
二,丹鉛的加工法
標識句讀的顏料有“丹”和“鉛”,丹是用來加標點的,鉛是用來正誤的。
“丹、黃、青”等顏料以當天煎的膠調用,也可以揉成錠子。阿膠可用米粥代替,方法是用當年生產的米,濃煎,濾過,當天揉成錠子當天曬幹,這樣顏色久不變黑。如果只是寫字、加標點,用西瓜汁或者梨汁更妙。這是古傳的制丹法。
這一部分是丹的加工法,在“所用點子”的後面,原文是:
點書用丹,丹用當日新煎膠調用(或揉成鋌子)。(調丹粉及黃靑等色,或用新晚白米,濃煎粥飲,濾過,不得過宿。調揉成錠子,當日曬幹磨用,經久色不變黑。如止調丹書字、點字,用西瓜汁或梨汁尤妙。此古書丹法。牛膠久變黑,或雲宜用魚膠。[4](P26)
正誤用鉛粉,先用墨筆把誤處改正,用粉筆塗蓋,粉以後可能脫落,不如用紙貼。一定用墨筆改正是為了防止日後脫落,文義還可考。不能把誤處挖去成孔貼紙,這樣做可能導致以後脫落文義不可考。
墨的做法是把鉛粉浸七天,每天攪動,澄清後,撇去浮水去鉛氣。盌內幹後用當日煎的阿膠調揉為錠子,磨用。
丹和墨的加工法同在“用丹鉛法”節裏,這一部分的原文是:
正誤用鉛粉,凡有誤處,先以墨筆改正,誤處文義分明,為底卻以粉筆蓋之,乃填寫粉上(粉久必脫,不如紙貼之為愈)。所以必須先改正分明者,蓋防經久脫落,欲底還可考也。須以鉛粉水浸七日,日日攪動,待澄,逼去浮水,以去鉛氣,待盌內幹,卻用當日新煎阿膠調揉爲鋌子磨用。[4](P26)
凡鈔書之法,亦須改正底本分明。然後剪氏貼之,寫凈,切不可鏤去誤處為孔,補貼。久之脫去,文義不可考矣。切戒貼誤法。[4](P26)
三,標識句讀的方法
《批點韓文凡例》中有詳盡的標識句讀的方法,先摘錄如下:
點抹例 。紅中抹(一本作黃旁抹),綱、凡例 。紅旁抹,警語、要語。紅點,字義、字眼。黑抹,考訂、制度。黑點,補不足。[4](P21)
議論體 。一句讀並依點經法 。一大段意盡,黑畫截(於此玩篇法)。一大段內小段,紅畫截(於此玩章法)。一小段內細節目及換易句法,黃半畫截(於此玩句法)。一論所舉所行事實,及來書之目,及所以作此篇之故,每篇首末常式,黑側抹。一所論援引他書,及考證,及舉制度,及舉前代國名,青側抹。一所論綱要,及再舉綱要,及或問體問目,及提問之語,及斷制之策,黃側抹。一義理精微之論,黃中抹。一凡人姓名初見者,紅中抹。一繳 上文,結上文,緊切全句,或發明於事實之下,或先發明事之所以然,於事實之上者,紅側圈。一轉換呼應字,及用力字,及繳結句內,雖已用紅側圈,而字合此例者,每字黃側圈(於此玩字法)。一假借字,先考始音,隨四聲,紅圈。一有韻之韻,黑側圈。一造句奇妙者,紅側點。一補文義不足(反復提論德行,及推說虛敘,總述其所以然),黑側點。譬喻,青側點。一要字為骨初見者,黃正大圈。一要字為骨再見者,黃正大點。[4](P27—28)
敘事體,一句讀並依點經法。一大段意盡,黑畫截(篇法)。一大段內小段,紅畫截(章法)。一小段細節目,及換易句法,黃半畫截(句法)。一敘所行事實及年號,及人名爵裏謚號父祖妻子兄弟等,及敘所以作此篇之故,銘曰詩曰,及每篇首末常式,黑側抹。一敘敎詔對答之語,紅側抹。一所敘引援他書,及考證,及舉制度,及舉前代國名,青側抹。一所敘綱要,及再舉綱要,及提問之語,所提問難事實,雖已用黑側抹,而合此例者,黃側抹。一義理精微之論,黃中抹。一凡姓名初見者,紅中抹。一造句奇妙者,紅側點。一反復提論其德行,及推說其用心,而虛敘總述其所以然,及補文義不足,黑側點。一譬喻,青側點。一繳上文,結上文,切緊全句,或發明於事實之下,或先發明事之所以然,於事實之上者(敘事此例頗少,不可強求),紅側圈。一轉換呼應字,及繳結句內,雖已用紅側圈,而字合此例者,每字黃側圈。一假借字,先考字始音,隨四聲,紅側圈。一有韻之韻,黑側圈。一要字為骨,初見者,黃正大圈。一要字為骨,再見者,黃正大點。[4](P28—30)
這是一個縝密、詳實、具有可操作性、功能強大的句讀標識系統。從標識的形狀上看,品種有“點、抹、畫截、半畫截、圈、大圈”等;從使用的色彩看,有“紅、黃、青、黑”等;從標識的位置看,有“中、旁、側、正”等;從標識的對象看,有“綱要、凡例、警語、要語、字義、字眼、考訂、制度、補不足、大段、小段、換易,事實、節目、細節目、作文之故、首末常式、引文、國名、體目、精議、初見姓名、承上文、結上文、假借字、用韻”等。
這個系統在文化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一,學風厚重樸實,為後人所推許。
《明一統誌卷十六》記載:
程端禮,建徳學教諭,研精經術,踐履篤厚,著《讀書日程》 [5] 。
《欽定續通誌卷五百五十三》記載:
程端禮,端學兄弟者。端禮字敬叔,年十五能記誦六經,曉析大義。慶元自宋季皆尊尚陸九淵氏之學,端禮獨從史蒙卿遊,以傳朱氏明體達用之旨。所著有《讀書工程》(山堂肆考作讀書日程)。國子監以頒示郡邑校官,為學者式。仕為衢州路儒學,教授卒。……動有師法,學者以其剛嚴方正,鹹嚴憚之[6]。
可見,程氏的學問精嚴、為學者法式,影響甚遠。《欽定續通誌》為清儒所作,清儒一般輕視元明學者的空疏,在此卻對程氏褒許有加。可以說,程氏繼承朱學小學功夫、重視句讀,對有清一代樸學的勃興產生積極的影響,始為清代學者所崇尚。
二,形成一套句讀標識系統,有利於文化的傳播。
程氏的系統中有標識句讀的工具“點子”,有標識句讀的顏料“丹鉛”,有各種標識的對象和細則,是一整套完整精密的操作規範。這套規範極其有利於文化的傳播。明嘉靖撫州同知蔡元偉“稱後見程端禮《家塾日程》,皆宗晦翁教人之法。嘆曰:‘學當如是’,即手抄服行,慨然有求道之誌。[7]”由此可見,程氏的書宗法朱熹,得到後世一些讀書人的認可、追隨和實踐。
三,句讀標識法的發明是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我國是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偉大國度,歷史上擁有令全世界敬仰的四大發明,中國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在二百年以前一直領先於世界各國。句讀標識法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點子”、“丹鉛”這些“硬件”的發明創造和句讀的標識法這個“軟件”的發明創造都表現了獨特的創造性和鮮明的實用性,這個系統完全適合當時的書寫條件和讀書需要。因而,它在我國古代文化史上應當享有崇高的地位。
這個系統的衰亡是和新文化運動聯系在一起的,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扉頁發布了《本誌所用標點符號和行款的說明》[8],對“。”、“,”、“;”、“、”“:”、“?”、“!”、“﹂﹁、﹄﹃”、“——”、“……”、 “()”、“_”“﹏﹏”等13種符號的功能和用法作了統一的規範和說明。這種更方便的標點符號很快取代了以《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句讀標識法,科技的進步也改變了書寫的工具,點子和丹鉛從此走進了單向的歷史縱深裏,再也沒有回眸。
[1] [漢]許慎 撰 [清]段玉裁 註.說文解字註[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
[2] 任遠.宋元句讀例述評[J].浙江師大學報.1991,(3):66.
[3] [漢]何休解詁 [唐]徐彥 疏.春秋公羊傳註疏[A].十三經註疏[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191.
[4] 程端禮.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綱領[A]. 四部叢刊續編[C].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
[5] [明]李賢.明一統誌[A].四庫全書第472冊[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367.
[6] [清]嵇璜.欽定續通誌[A].四庫全書第400冊[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575.
[7] [清]沈 佳.明儒言行錄[A].四庫全書第458冊[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819.
[8]新青年編輯部.本誌所用標點符號和行款的說明[J].新青年.1919,(7):1.
不記得誰告訴我,還有以毛筆頭攜朱丹作句讀的。
瑞瑞跑去蒙城路橋下逮知了的時候,叫據說是一尺來長的蜈蚣咬了手,嗷嗷叫著跑回家去。小姨不在,於是他央他大伯帶他上醫院,他大伯說你稍等我把爐子生好。他叫,你的爐子重要還是我的命重要。大伯沒奈何,拿自行車馱他上醫院,他又叫,都什麽時候了,還不打出租車么。
我笑個不停,男孩子,有喜愛昆蟲,那么就該吃吃這些苦頭么。
蜈蚣、蝎子、蜘蛛、蜜蜂之類,皆是酸性毒,若反應不嚴重,將毒吸出,以肥皂水或者茶葉水沖洗,應該就無大礙。
今天出校門去光伸超市買牛奶,一到校門口嚇一跳——絕對的超國民待遇——一票一票的警察以及肉眼可見的十米一崗的便衣,還有警示牌、路障。走到光伸門口又嚇一大跳,瞬間被十幾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穿透,上下掃描幾遍方挪開視線。
美國奧運隊在北區,我們住在南區的自然無緣得見,只是下午聽得窗外喧鬧,一票一票美國人從下面走過去了。
突然發現手機關機的好處。其實并非特意關機,只是電池大限將至,不得不省著用。然而躲開許多繁蕪,是沒有想到的清凈。就像風雨掃過的大連,這幾天驀然晴朗並且清朗起來,天空湛藍,樣樹葉子在風裡反射著太陽光,遠遠看去像滿樹綴著亮晶晶的鈴鐺。
大辭海語言學卷有些莫名,語音學里“音品”的詞條,“天”的主元音是前半低不圓唇,而在音韻學里“聲母”的詞條中,“天”的主元音又變成了前低不圓唇。
黃伯榮的現代漢語里,前元音是i的,主元音是半低;而胡裕樹的現代漢語里,卻是低元音。
大辭海很猛,我只能這樣說,兼收并蓄呵……
最近迷戀煉乳脆果和果珍,仿佛又回到童年,枯燥的複習階段,開始懷舊。
學校里的廣大知了們,能夠在大雨滂沱的黎明仍然嘶吼在沉睡的校園里,這種精神值得我學習。
在語言學群里聊天是輕鬆且受益的事情,群裡都是高手,很多九零后,而且很多是理工科學生。—— 語言學果然是文科中的理科。這個“理科”不用考數學,已讓我深感幸運了。
昨夜的暴雨聽來十分痛快,雷聲徹夜不息,四點二十七分的時候被一聲炸雷驚醒,宿舍沒有拉上窗簾,被頻繁的閃電照得亮如白晝。
然而在雷聲中我總是愈發酣眠,覺得在雷聲中睡覺很有氣氛。
早起時推開窗戶看外面,依舊大雨滂沱,想起朋友的簽名——大澤鄉今夜暴雨。
這種暢快淋漓的天氣,最好不過穿著睡衣,開了窗戶看書,肘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我開始恢復高考前的小孩習慣,看書時總自己兌點稀奇古怪的飲料,以原料光怪陸離為成就,拿勺子大力攪拌,樂此不疲。不過說到底,都是以牛奶為主料。
中午去了一趟麗嬌灣,天氣陰沉,海水渾濁,居然還有那么多游泳的,像下餃子一樣,海邊的石灘上密密麻麻地樹滿了攤位,賣燒烤帳篷泳衣泳圈等等等等,昔日乾淨清爽如處子的麗嬌灣,現在倒像廚子的圍裙,油光滿面。不過走到人少一些的海灘上,吹一吹海風, 呆呆地看海浪不斷拍打長滿青苔的堤壩,也是極為適意的。
下午衣書記來視察,下達美國奧運會集訓隊在我校訓練時我們應當遵守的紀律。學校北區從大門到後門駕校全部由武警戒嚴,出入校門將查得更嚴格。外事無小事,不該說的不得說,接受采訪應當由學校審批,等等等等。
北區去不了了唄?我懨懨地說,反正明天開始浴池關門了,北區也沒什麽值得我留戀的了。
留校學生多為考研的,於是衣書記苦口婆心地勸我們不要報那么高,大連大學就很好嘛,公費啊,現在有幾所學校公費啊。
衣書記非常擔憂地看我,連珠炮地勸我報低一些,到最後居然直接和我說,你考不上的呀。
我非常氣悶,我說老師你去年告訴我,你一定能考上的,我為此大受鼓舞。
衣書記笑,說,我不想害你。
我愈發不冷靜,不顧旁邊的同學,爭爭吵吵,待書記走後,又覺得自己果然是衝動了,何必急著解釋呢,錄取通知書是最佳的也是唯一的解釋。
滿校園的知了都在叫,這個龐大的陣容讓我在從寢室到校門口的這段路的時間里全身發麻。腦子里轟轟作響,像是游泳進水了。在不遠處的銀杏樹上看見一隻正在唱歌的知了,嘶聲力竭,稍稍走近便覺刺耳,猶豫了一下伸手去抓,它噗嚕嚕飛走了。氣餒,發短信給小姨,叫她幫我問問瑞瑞,知了咬人么,可不可以直接用手抓。
過了一會瑞瑞回覆說,不咬人,但是抓它的時候要小心它的爪子,有點勾手。
唔,小時候被蝗蟲勾過,怪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