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炒毛豆-临港日记

这个季节丝瓜频频出现在我身边的对话里。

南汇的大夫子和我说他买了丝瓜和毛豆炒,只用油盐,味极鲜美。我决定周末也做一顿。他叮嘱我道,最好买小一点的那个品种。我们叫油丝瓜的,比大的好吃。这个季节的丝瓜炒不黑,他感慨道,再过一段时间,丝瓜老了就不行了。周五我上网找丝瓜,果然看见默认丝瓜和油丝瓜——用语言学的说法这叫无标记丝瓜和有标记丝瓜。油丝瓜比无标记丝瓜略小,价格也贵些。我买了两根和毛豆仁炒了——毛豆仁焯水略煮,猪油化了炒虾皮爆香,下丝瓜翻炒,略熟后下毛豆仁一起炒,勾薄芡起锅。没有放盐也不掩国色,而且果然没有炒黑,白瓷碟里一汪碧绿,是孟夏的感觉了。

吃了一顿意犹未尽,然而接下来两个周末都在外面,再有机会做丝瓜要到七月头上了。我问大夫子,七月头上会不会就老了?他笑,还好,但味道确实会有差别。如果你发现价格比现在便宜了,那味道一定有差了。

去南京前一天,去朋友家吃饭。桌上居然有丝瓜炒鸡蛋,颜色是非常好看的嫩绿和嫩黄,比我做的好吃很多,我一口气干了半盘。朋友妈妈说这是买的油丝瓜。我如遇故人,嘴巴里塞得鼓鼓的,点头道,油丝瓜,我知道的,比一般丝瓜好吃。叔叔见我爱吃,很高兴,又说这是和土鸡蛋一起炒的。转眼我已经把盘子里丝瓜挑完了。没想到在端午还能和丝瓜共舞一次,我高兴坏了。

小时候对这些四时风物并无太多兴趣,吸引我的更多是碗里的肉,尤其是红肉。如今更能体会到“应季”的可贵。美食大抵无关乎稀有,而这简单的“应季”,其实也并不简单。上周同事在说想找草莓果农承包一块地,周末可以带小孩去种点菜。我低头忍笑没说话——仿佛蔬菜都是冷宫的妃子,工作日不需要伺候,可以自己管自己,只需要周末去临幸一下就行了似的。即便是浇水除虫,也要早晚,带孩子必不能早,九十点钟过去,太阳也高,不能浇水,只能除除虫,而大人在太阳底下也干不了多久,更别提孩子。如果农民不是最苦的身份,哪里还有那么多人往城市里跑?

而且别的不说,小青菜从种下去到能上桌也就个把礼拜啊……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