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是吾鄉

今天想講,關於“團成一團,圓潤離開”。

聽到這個新聞大數人第一反應是上海人居然叫外地人滾出上海。這個邏輯我覺得很混亂。如果在這則新聞里把上海這個詞換成國內除掉北京上海以外任何一個地方的地名,恐怕都不會讓人覺得這是某地人在叫外地人滾出當地,而只是一個某地人對自己本地尊嚴的捍衛。譬如當我在合肥聽到對面一個人對我說求你別說合肥話了我討厭你們合肥人,我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叫他滾出合肥然後心裡想這個神經病我在合肥不說合肥話說什麽話。所以我能夠理解這位主持人,維護自己家鄉沒有什麽錯的,雖然衝動之下說了重話。

憑什麼呢,上海憑什麼就不能是上海人的家鄉,而非要是異鄉人的異鄉,用來厭棄、憎惡,來反襯自己的思鄉呢。上海也許固然有較為排外的思想存在,但也不能就此把維護自己家鄉和家鄉方言的權利也當做是一種排外的侵犯吧。

身邊不乏身在異鄉,把排斥客居地當做一種自衛和清高的人,痛苦地說,我討厭這裡,我想回家。不習慣異鄉的空氣,不習慣異鄉的飲食,不習慣異鄉的風土人情。把自己包裹在一堆不習慣里,不願去習慣,喜歡這麼一種格格不入,像最後一個騎士,守護自己搖搖欲墜的城堡,欣賞自己的英勇和傷痕。誠然,家鄉永遠是好的,是最好的,但也未必需要以對異鄉的排斥來表達對故鄉的忠誠。也未必需要對異鄉和家鄉作出什麽比較。因為你所憎惡的異鄉,也是別人摯愛的家鄉。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地方的方言都是值得誇耀的文化財產,以方言做主持本無可厚非,因為節目就是給大多數人看的東西。英語作為世界語的今天,老外也不能要求CCTV用英語播節目。上海再大,異鄉人再多,也不能改變上海話的主體地位,那麼使用上海話又有什麽不對呢。個人以為上海使用上海話的場合已經非常保守了,Mandarinese們若是到了閩越地區,恐怕來不及發“求你們別說XX話了我討厭你們XX。”這樣的短信就要昏倒了。

既然要選擇一個城市定居,就請順從自己的本心,何苦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城市。既然定居在這個城市,就最好放下作為陌生人的戒備,用心體驗一座城市和這個城市的人的可愛。你知道自己家鄉的好,須知異鄉也是他人的家鄉。任何一座城市都是一個有機體,你生活在她的血液里卻戒備著她、抵觸著她,她會知道,她會傷心。城市既然是你自己選擇的,就不要以為她欠了你什麽。

我不是上海人,恰恰相反我是在上海的外地人。我喜愛上海,一如我喜愛生活了四年的大連,一如我喜愛生活了十八年的合肥。也許這個我喜愛的城市里有排斥我的因子存在,但很幸運我從未與它正面接觸過。我總是遇到和善的司機,在我走得很遠了之後還下車來為我指路;我總是遇到和善的阿婆,為我夾香噴噴的蛋撻,用上海話叫我趁熱吃;我總是遇到和善的服務員,笑眯眯地說弗好意思我弗清爽;我總是遇到和善的朋友,鼓勵我申請世博會志願者,並且告訴我他申請志願者是因為他愛上海,我為他的“我愛上海”而感動。

4 thoughts on “此心安處是吾鄉

Leave a Reply to 江南道黜制史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