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也许是答案——《超时空接触》影评

被豆娘屏蔽了,复制一份发这里来吧。服务器在国外,哇哈哈,有种你来屏蔽我呀傻叉。

——题记

杨琳推荐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没有很在意。看到一半发现其中有些剧情朋友给我讲过,再看编剧竟然是卡尔萨根。于是,男主角是今年奥斯卡小金人得主、女主角是纸牌屋第二季导演之类,都不算什么了。我兴冲冲地跟Karlan说,我看了Contact。他说,小学时候看过。我又跟麦扣说,你看过Contact吗?他说,当然啦。我顿时觉得自己矮了一截又好幸运好幸运,朋友们都跟我在一个频道上,虽然我的频道慢了点。

影片中评委会问作为人类代表候选人的女主角,如果你只能问外星人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女主角说她会问人类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初期幸存下来而不是把自己弄死。
这个问题非常经典,让人想到大筛选。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影片中女主角曾提到过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以向距离地球数万光年的M31球状星团发射“阿雷西博信息”闻名。《超时空接触》中织女星人向地球人传送的信息制作方式,也许就是受阿雷西博信息的启发。作者借女主角之口说,数学是普世的。阿雷西博信息以无线电形式传送,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阿雷西博告诉地球以外的生命,我们有十个数字,我们的DNA长成这样这样的,我们长成这样这样的,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这样的,以及我们用来发送信息的工具,是这样的。
阿雷西博之后,还有旅行者号,在履行同样的任务。旅行者号探测器是外层星系探测器,除了探测之外,旅行者号还携带着一张记录有人类文明各种信息以及语言问候的唱片。
人类向外交流的愿望如此恳切。影片以非常精致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点——甚大望远镜下面,女主角靠在车上闭着眼睛倾听无线电波的声音,年复一年。

又想到前段时间看到地一则关于Facebook当年入华的“内幕”:
“马克·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的愿景,在于“连接全球的每一个人,直至整个世界”,所以它不接受在中国“另建新站”的落地模式(域名使用2005年就注册了的Facebook.cn)。然而,中国的监管政策,亦不能允许这么一家全球性的内容社区让那些有可能“危害”中国用户的信息自由流通。在争吵的最激烈阶段,facebook甚至收到过一份极尽讨巧的方案:在表面上,让facebook看起来无缝接入中国,但是在运营时,则单独针对中国用户建立数据库,并储存在中国本土的服务器上,接受中国的审查法律监管,另外,由中国方面制定中国用户的访问权限,禁止中国用户接受来自海外的分享、私信以及某些触犯特定关键词的信息。”
这个方案令我不寒而栗,仿佛是科幻小说《以太》的现实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人逆本能而动,不许人听,不许人看,不许人交流?
科幻小说《以太》中,社会被宣传机器控制,所有言论被空气中无所不在的以太所控制和修改,变成无用的信息。然而人类交流的本能在龟裂土地上盛开出花朵,真理以手写的形式躲开了以太,进行着交流。
我对时事并不了解,只是下意识觉得,在一个无法连接到facebook和youtube,外来影音书籍被严格审查和阉割的地方,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有次同事们在讨论安卓手机买国行还是水货。大家都觉得百度挺好,没有谷歌也不妨碍什么。为什么要费那个劲呢。
我该怎么解释呢?我只是一个学会了一身翻墙功夫和刷机安装谷歌服务框架,每天两块钱花在VPN上的,踮着脚拼命向外看的人。
信息在交流中才有价值。回到这部影片中来,人类不计成本地搜索外来的信息,向外发送信息,甚至亲自前往,本身就是对“人类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初期幸存下来”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

2 thoughts on “交流也许是答案——《超时空接触》影评

Leave a Reply to 玉貓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