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之前你得知道的

 

这四只企鹅最早出现在电影《马达加斯加》中。作为像《冰河世纪》中的松鼠一样不可或缺的配角,这四只企鹅的戏份又明显比松鼠多。
不像《银河护卫队》,没了浣熊和树人,整部电影就没什么看头了,《马达加斯加》如果没有企鹅和朱利安国王一伙,电影还是会像一部电影,但故事已完全不同。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后来梦工厂又专门为企鹅和朱利安国王专门制作了三季动画片的原因。
电影《马达加斯加》(共三部)——三部讲述狮子斑马长颈鹿河马逃离动物园在马达加斯加、非洲大草原和欧洲的冒险旅程。也是四只企鹅最早出现在其中的电影。
动画连续剧《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梦工厂专为上述电影中的四只企鹅和朱利安国王及其仆从Maurice和Mort制作的。
电影《马达加斯加的企鹅》——就是上述动画连续剧的电影版,看预告片朱利安国王并未参演。
如果你没有看过《马达加斯加》或三季动画连续剧《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也并不会影响你观看这一部电影版的《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更何况还有万人迷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参与配音。
然而,动画片《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是很难得的不应当错过的好看动画片。它像《怪物史莱克》一样,一路节操乱掉,但可能是少了爱情、家庭这类温情腻歪套路,伙伴间的革命友谊总归显得利落些——恰似四只企鹅结束一场酣战后互相击掌庆贺(Private一般是挨在屁股上或者脸上),毫不拖泥带水。单纯,却并不幼稚——它更像是经历了无数杂芜后,对童真的一种顿悟。
它还妙在搭配了《马达加斯加》电影中比企鹅更没节操的朱利安国王。我尤其喜爱他和仆从在第二部飞机上的那段场景。朱利安国王和Maurice坐在头等舱一边吃东西一边看坠机视频笑得乐不可支。企鹅Private系着围裙为他们收拾餐盘。长颈鹿伸头进来问企鹅Private什么时候提供饮水。朱利安国王立刻不高兴地叫长颈鹿出去并和Maurice抱怨等级制度形同虚设。这两个队伍在电视剧中形成了绝妙的组合,令人捧腹。
在这三季《马达加斯加的企鹅》中,朱利安国王和仆从Maurice还有Mort都延续了电影《马达加斯加》的风格。朱利安国王神经质(其实里面每个角色都是神经病)、自大、爱跳舞、蠢兮兮,Maurice对朱利安国王忍无可忍又一忍再忍,Mort呆、萌、爱抱朱利安国王的腿(然后被踢飞)。而四只企鹅的性格则得到了强化。
Skipper,团队老大,有领导魄力,怕打针,喜欢海獭马琳;Kowaski,科学家,高智商,是团队里的智多星,梦中情人是一只海豚;Rico,不会说话,爱吃鱼,暴力,喜欢炸弹和用炸弹炸东西,肚子能吞下所有东西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呕出来(有次Kowaski和Skipper吵架说他什么时候说过啥啥啥,Skipper说我啥时候说过啊,Kowaski就对着Rico肚子打了一拳,Rico吐出来一只录音机,这个场景我想到就要笑);Private,团队里最小,资历最浅,关键时刻卖萌迷惑人类,有一口迷死人不偿命的英式口音。
所以如果你是因为本尼迪克特配音而看电影《马达加斯加的企鹅》,或只是因为电影《马达加斯加》才喜欢这四只企鹅,那么建议你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先看几集动画连续剧版。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视剧并未在国内红起来,所以要找到全部资源并不十分容易,我在海盗湾上艰难地一集一集搜罗了很久。我还曾为了找到全部的下载资源试图加入破烂熊字幕组(破烂熊是目前唯一翻译过电视剧《马达加斯加的企鹅》的字幕组),不过后来我阴错阳差进了另外一家,走上了翻译血淋淋医务剧和法医剧的不归路——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交流也许是答案——《超时空接触》影评

被豆娘屏蔽了,复制一份发这里来吧。服务器在国外,哇哈哈,有种你来屏蔽我呀傻叉。

——题记

杨琳推荐我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没有很在意。看到一半发现其中有些剧情朋友给我讲过,再看编剧竟然是卡尔萨根。于是,男主角是今年奥斯卡小金人得主、女主角是纸牌屋第二季导演之类,都不算什么了。我兴冲冲地跟Karlan说,我看了Contact。他说,小学时候看过。我又跟麦扣说,你看过Contact吗?他说,当然啦。我顿时觉得自己矮了一截又好幸运好幸运,朋友们都跟我在一个频道上,虽然我的频道慢了点。

影片中评委会问作为人类代表候选人的女主角,如果你只能问外星人一个问题,你会问什么。女主角说她会问人类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初期幸存下来而不是把自己弄死。
这个问题非常经典,让人想到大筛选。不过我想说的不是这个。
影片中女主角曾提到过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以向距离地球数万光年的M31球状星团发射“阿雷西博信息”闻名。《超时空接触》中织女星人向地球人传送的信息制作方式,也许就是受阿雷西博信息的启发。作者借女主角之口说,数学是普世的。阿雷西博信息以无线电形式传送,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阿雷西博告诉地球以外的生命,我们有十个数字,我们的DNA长成这样这样的,我们长成这样这样的,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这样的,以及我们用来发送信息的工具,是这样的。
阿雷西博之后,还有旅行者号,在履行同样的任务。旅行者号探测器是外层星系探测器,除了探测之外,旅行者号还携带着一张记录有人类文明各种信息以及语言问候的唱片。
人类向外交流的愿望如此恳切。影片以非常精致的画面表现了这一点——甚大望远镜下面,女主角靠在车上闭着眼睛倾听无线电波的声音,年复一年。

又想到前段时间看到地一则关于Facebook当年入华的“内幕”:
“马克·扎克伯格对于Fa&cebook的愿景,在于“连接全球的每一个人,直至整个世界”,所以它不接受在中国“另建新站”的落地模式(域名使用2005年就注册了的Facebook.cn)。然而,中国的监管政策,亦不能允许这么一家全球性的内容社区让那些有可能“危害”中国用户的信息自由流通。在争吵的最激烈阶段,facebook甚至收到过一份极尽讨巧的方案:在表面上,让facebook看起来无缝接入中国,但是在运营时,则单独针对中国用户建立数据库,并储存在中国本土的服务器上,接受中国的审查法律监管,另外,由中国方面制定中国用户的访问权限,禁止中国用户接受来自海外的分享、私信以及某些触犯特定关键词的信息。”
这个方案令我不寒而栗,仿佛是科幻小说《以太》的现实版。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能够让人逆本能而动,不许人听,不许人看,不许人交流?
科幻小说《以太》中,社会被宣传机器控制,所有言论被空气中无所不在的以太所控制和修改,变成无用的信息。然而人类交流的本能在龟裂土地上盛开出花朵,真理以手写的形式躲开了以太,进行着交流。
我对时事并不了解,只是下意识觉得,在一个无法连接到facebook和youtube,外来影音书籍被严格审查和阉割的地方,没什么值得自豪的。

有次同事们在讨论安卓手机买国行还是水货。大家都觉得百度挺好,没有谷歌也不妨碍什么。为什么要费那个劲呢。
我该怎么解释呢?我只是一个学会了一身翻墙功夫和刷机安装谷歌服务框架,每天两块钱花在VPN上的,踮着脚拼命向外看的人。
信息在交流中才有价值。回到这部影片中来,人类不计成本地搜索外来的信息,向外发送信息,甚至亲自前往,本身就是对“人类如何在科技发展的初期幸存下来”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