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餘信息

小時候很愛看余秋雨大叔的遊記,寫在印度街頭看到很多閒人,站在街頭無所事事,一旦發生事情就蜂擁圍觀,交通立刻堵塞。讀到此景覺得很悚然,默想以後絕不要做站在路邊圍觀這種事。其實我喜歡圍觀,因為我好奇,還因為我寫東西需要素材。

長大以後再在路上遇到圍觀這種事,才明白它可鄙可厭之處不在“圍觀”,而在“閒”。節奏緊張快速的上海,你在南京西路、淮海路這樣川流不息的地段,一般看到匆忙行走的白領,掛著小牌子,篤篤篤走著的多,悠閒逛街的少,駐足停留的,一般是騙子。在五角場,只要遇到停在馬路中間不走的人,我都會遠遠繞開,因為他不是推銷你做護膚,就是拉你去填所謂“問卷”。當然,真正做調查問卷的大學生,一眼就能區分。兩者在身體狀態上差別很大,前者很鬆弛,一般重心停留在一隻腳上。

市井阿姨爺叔有時殊為可厭,你有任何在他們看來超出他們只有松籽那麼大的腦子能夠理解的事,就會招致圍觀。譬如我拉了一個拉杆箱,譬如我牽了一隻太活潑的狗,再譬如我訂的沙發床被送到了樓下(有個路過的阿姨,就停下來立在路邊完整地觀賞了我和師傅合作搬運沙發床的過程,我實在沒搞懂這有什麽可看的)。每天在這種注目禮之下生活一般會有兩種結果。一是變得和他們一樣——“儂好呀今朝哪恁介早勒啦?”“我去買點落蘇,阿拉小人歡喜吃落蘇。”“倷兒子車子買了伐?啥辰光買呀?多少錢呀?貸款伐拉?”……二是我怒火萬丈地離開這個沒有一點希望,幾千年來沒有任何變化的地方。

周圍有人喜歡泡論壇的,常常給旁人說看來的八卦,一般是直播的:老公出軌,婆婆惡毒,小三討厭,云云,瑣碎糾結。一大群人守在電腦前,刷直播,看事態發展,回帖發幾句不痛不癢的評論,偶有刁鑽的就博得一片“頂”。開始覺得這是網絡時代接受和傳播信息的一種方式,久而久之覺得和站街圍觀的路人一樣——自己沒有事情做,在等待別人的事情發生,臉孔上帶著隱秘笑容,有種事不關己的優越和對窺視他人生活的滿足。

如果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可怕的是過來拍拍你,告訴你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爲什麽?因為別人都這樣做,他看得多了。

是啊,他看得多了。

想到這一層,網絡上很多東西就沒有了閱讀的必要,變成了徹底的冗餘信息,變成馬路上一次碰撞,一場廝打,一灘汙跡。

這幾天有很大的一場碰撞不幸被我目睹,令我好幾天都心情不快。現在想來,這是不對的,我應該反復告訴自己,貴國事不關我的事。

不過還是覺得蒼老師很可憐很可敬。

One thought on “冗餘信息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