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電總局你要賠我電影票錢的

158分鐘的《白鹿原》,主色調是麥色和肉色。導演吝惜鮮血,軍閥槍決原上頂包的老頭,突突突幾槍,只是棉襖上破幾個洞,再向前僕倒。連鹿三梭鏢搠死田小娥,在那女子背上流下的也只不過是彎月一般細細的傷口,緩緩流出美麗的乾淨的濃血。

影片在日本戰機轟炸聲中結束(昨天918,倒是很應景),燈光亮起,觀眾起身離席。我還尚在怔忡,怎麼就結束了呢。孝文參軍之後結局如何尚未交待,預告片中黑娃被槍決的鏡頭也完全沒有出現。原著中鹿三死後,尚有一小半精彩絕倫的情節,怎麼就這樣結束了呢。

四小時的電影,被切得只剩下兩個半小時,我心裡早有準備。中間情節斷續,有如卡帶,我都忍過,靠原著腦補,只是苦了放映廳內一眾沒看過原著的阿姨爺叔,頭上頂著大大的問號。只是沒有想到連結局都被砍掉了。演職員表慢慢升起的時候我竟然在想,難道還有下半部?

算了,我絕望地想,今天冒堵車或被砸的危險穿越傻[beep—-]帶來到徐家匯,就當是來看白鹿原的cosplay吧。

豆瓣上對《白鹿原》的評價不高,220分鐘的也好,158分鐘的也好。有人說以現在的中國電影水平,《白鹿原》還是先不要動為好。我上一次看國產電影,好像是《讓子彈飛》——多年不看國產電影,我沒有什麽發言權。但是,儘管這部被剪得碎一地拼都拼不起來的,像預告片一樣沒有留下結局的《白鹿原》令我氣惱糾結,我還是得承認我很喜歡它。

田小娥臉蛋太過細嫩,剛出場時坐在轎里打扇,又滿身綾羅綢緞,與原著每天給長工做飯、去大房屋裡倒兩回尿桶的“小女人”相去甚遠。但她穿上土布襖子,坐在驢車上跟著黑娃回到原上之後,就變得很招人喜愛了。她傷痕累累趴在炕上讓鹿子霖幫他上藥的時候那淚光閃閃的模樣真是叫人湧起無限的傷感啊。

據說段奕宏為了演好吃面的鏡頭,吃了二十碗面條。待真正看到他蹲在地上吃麵的鏡頭我忍不住笑了,那是真的很下功夫的演技呀,看得我都餓了。看原著的時候,黑娃給我的印象是在整個體魄上,但成年後的面目是模糊的。只有一次看到提及黑娃容貌,用的是“豪狠”。段奕宏的黑娃顯然不是“豪狠”,更近於耿和憨,但心裡黑娃本來很模糊的形象一下子就清晰了——黑娃原來就應該是這樣的啊。

不過,貫穿黑娃一生的一個疙瘩,影片迴避掉了。就是黑娃在面對主家小孩優越生活時的不滿和困惑。即便白嘉軒待他不薄,他又與主家小孩從小玩到大,原著中的黑娃,都是心存清醒的疑竇的,爲什麽他們有冰糖吃而自己卻沒有,爲什麽白靈滿月全村都來祝賀,爲什麽自己和小娥不可以進祠堂——這些都直接或間接地推動著情節的發展,包括白嘉軒腰上那一棍子。影片中的黑娃用田小娥的話來說,就是個“杠頭”,為田小娥的愛而愛,為白嘉軒的。這也並不是了不得之事,畢竟白鹿原太長太長,信息量太大太大。隨便拎出一個人來都足夠拍一部電影,不僅僅是田小娥。

預告片出來的時候發現白嘉軒由張豐毅演讓我覺得很彆扭。受《霸王別姬》影響,總覺得他身上有痞氣,適合演黑娃,而段奕宏的文氣倒像白嘉軒。所以每次給白嘉軒特寫的時候,我就覺得他是個腹黑的猛獸,尤其是白孝文把地賣給鹿子霖,白嘉軒面對鹿子霖的那段鏡頭,臉上法令紋有如刀刻,嘴上帶笑,眼裡冰冷。這與原著里的白嘉軒有微殊,原著中白嘉軒縱然是個腹黑男,但腹黑到自己不知道自己腹黑,腹黑得誠誠懇懇,表裡如一,就如他自己所說,他沒一件事是背地裡做下的。

大學的時候很喜歡白嘉軒,腰杆挺得那麼直,斷了以後也是一個挺直了腰的男人。成熟一點之後,我就見他不順眼起來,同情田小娥的遭際,嫌棄白家所有作為“窗戶紙捅破一層再糊一層”的女性。我試圖把女性地位作為一個背景遮掉,再看待白嘉軒這個人,最終也沒覺得他有多麼偉岸,只是一個按部就班的農人和一個部落的酋長。

朱先生也是。

看了劉威演的鹿三,就想不到還有誰可以演鹿三。至於郭濤版鹿兆鵬,那雙三角眼顯然不符鹿家的“深眼窩長睫毛”,且一出場就有莫名喜感,不知是不是刻意為之。還有很多人覺得成泰燊太老(“比白嘉軒還老!”)又很呆,我則不覺得他演出了原著的白孝文,但也演出了自己的白孝文,算是可以的。

至於電影本身,我不知道到底怎樣,因為我看的是被刪得雞零狗碎的158分鐘版本,最過分的是連結局也沒有。廣電總局要賠我錢。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