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我和王小明同学就教材选择和接下来计划的执行进行了深入磋商最后达成友好共识。
我为他购买了电子版的《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让他下载豆瓣阅读安卓客户端,在公交车上看。并且让他下载了赖世雄音标的电子书,不过他还是决定去京东订购一本。
对于这两本书的选择,我和他说了一下原因,他表示赞同。之所以让他看《把你的英语用起来!》是出于首先用一本不那么枯燥的书帮助他养成早晨早起和公交车上看书的习惯的目的,培养出一种“早晨就该看书”的潜意识,而不是八点起来在颠颠的公交车上犯困浪费大好光阴。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后来意外发现这本书里面也讲到了和我类似的观点。包括晚上不看书和培养习惯先于制定计划。我不喜欢这本书的作者,总觉得他在豆瓣上的发言太咄咄逼人和哗众取宠,不过这本书的很多观点我确实赞同。而王小明同学则也惊喜地发现了他的老师(我)和这本书的一些相通之处,从而对我更加信赖。
记笔记是很重要的。不仅是可以令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所得有案可查,也是防止早晨犯困的一个绝好方法。我有过一段时间早晨停止记笔记的经历,作为一个精力无法长时间集中的卢瑟,我常常很快就走神,或者趴在书桌前睡着。而趴在书桌前睡着是得不偿失的,时间浪费了不说,也没有床上睡起来舒服,腰酸背痛,还会流口水把书弄湿。
我对他记笔记的习惯提出了几个建议。
一是看到重要的可以记下来,怕忘记的可以记下来,觉得难的可以记下来。不需要大段摘抄,写几个关键词,标上书的页码,方便索引即可。大段摘抄影响进度,也容易令人产生厌倦感。
二是心里有自己的想法了,要记下来。看书产生自己的想法,看起来简单,其实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首先得看进去了,然后独立思考了,才有可能产生想法,而“看进去”和“独立思考”都是很难得也很费能量的事。
三是可以涂涂画画,看书时候想到什么都可以写在或者画在笔记本上。我自己看书做笔记的时候喜欢在空白处画画。譬如在啃一处很难啃的知识点的时候,我被折磨得很崩溃,这时候我就在空白处画一个简笔画的上吊小人,表达我当时的绝望心情。我画画很难看,但是这个上吊小人挂在那处难的知识点附近,令我无端心情好了很多。后来翻阅以前的笔记,看到这个上吊小人,会心一笑,啊,当时那个知识点,是很难的。我如何攻克这个知识点的过程,历历在目。
所以我建议他涂涂画画,也是希望他能够一直兴致盎然地保持记笔记的习惯。而且这种图画本来也是信息,做笔记本来就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形式。
之所以为他记笔记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建议,是希望他每天能够把当天做的笔记拍照发给我。王小明同学在北京,我在上海。我和王小明同学的交流靠微信和QQ,面对面是没有的。而且也没有一对一的授课时间——他和我都不是闲人,时间都不允许。所以主要是他自学,然后我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和具体问题的辅导,以及答疑等等。既然没有一对一的授课,也就没有及时的信息反馈,要想及时获知他的进度、他的状态、他的短板,我就必须有第一手资料。所以笔记是他能够给我的信息量最大的反馈了。
而我不希望他对此有太大压力从而产生负担,所以只告诉他,你想到就写,觉得没有就不写,想大断摘抄又怕烦就拣关键词抄,总之是放轻松,这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养成习惯之前,不要过早消耗兴趣和精力。
所以《把你的英语用起来!》这本书中提到的习惯先于计划,我是非常赞同的。我不怎么参与网上的打卡活动。但是我坚持每天长跑已有一年多,从最初的三公里,慢慢地到现在的七点五公里。开始我的目标只是每天跑那么多距离,也不要求自己跑得比昨天好——人的身体状态是有起伏的。现在细细想来,可能令我最终坚持下去的,是我当初的懒人想法——跑不动就慢点跑吧,大不了晚点回去好了。在这种没有压力的氛围中,我进步到现在的坐一百个仰卧起坐后再跑七点五公里一小时。我一直以为我这样不点不亮的人是需要压力刺激的,但事实证明这样轻松无压的状态更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
有鉴于此,我也试图告诉王小明同学,不要觉得压力,做好当下之事即可。
然后今天早晨他准时起床了,因为手头还没有赖世雄的纸质教材(我在没法做到两小时集中精神在电脑上看教材)。所以我让他今早先看看《把你的英语用起来!》。
中途我问他是否觉得枯燥,有没有想法之类的。我问他是否觉得枯燥,是因为心有顾虑,很怕他在养成习惯之前过早失去兴趣。不过他说还没看完,想看完再下结论。
我说,这不是长篇小说,跟一个论坛长帖差不多,看到一半对一些观点发表一下看法也不碍事的。而且你看书那么慢(刚才他问我教材问题的时候提了一下他看到哪一页了),我怕你看完前面都忘了。
说完这句话我就后悔了,赶紧对他说,这话是我随便说的,你千万不要因为我说你看书速度慢你就加快速度看啊。
太晚了,他很沮丧地说这个问题困扰他很久了。
我不得不花费很大力气跟他解释,看书慢没关系,单位时间里只要能把知识看进肚子里,就是收获,若是没进肚子看得再快也是白看,不要揠苗助长啊巴拉巴拉……
这是我今天得到的教训之一。
八点后他去上班,路上又看了一点。后来无意中打开他的豆瓣主页,发现他在那本书上做了两处批注,而且都是自己的感想,不由得有点小感动。——我并没有叫他做批注什么的。
今天白天我会看看电子版的赖世雄音标,然后为他定下明天早晨应该看的内容。对于不太了解的地方我也要查一下资料。毕竟我不是英语老师。
今晚我会问一下关于今天早晨和车上看书是否有感想和新的观点,如果有就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