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正坐

昨天訓詁學課上說到正坐。由是想起曾有一段時間為正坐和胡坐而糾結,究竟是否應該復原華夏正坐。仍然記得那時給學妹講正坐與跪坐的區別,正告曰,正坐,絕對不是跪,跪是屈辱的姿勢。正坐是安坐。要區別開。

可是始終不明白,為何這樣好看這樣端莊的坐姿會消失於唐以後宋以前,難道僅僅因為壓迫小腿血管與神經造成不適?

毫無疑問,宋以後出現的褶裙是不適合正坐的,那看起來會很拖沓,且會產生褶皺。而曲裾、直裾以及和服都是適合正坐的,因為下擺較窄。到底是下擺寬闊的褶裙的出現衰減了正坐的生命力,還是正坐的消失促進了褶裙的出現呢。

當然,這樣的分析是粗糙且不合理的,因為唐以前下擺寬大的衣服有很多,比如魏晉的雜裾垂髾,奉行上檢下豐的原則;再如唐時的高腰襦裙。但很遺憾我已忘記褶裙的出現是在什麽時候,根據我殘缺不全的記憶,不會早於宋。

最糾結的問題還是是否應該復興正坐。目前明派呼聲最高,很顯然明式漢服不適合正坐,褶得很漂亮的馬面群一正坐就完蛋。而我們在容像中看到的宋以後的老祖宗無不是危坐於太師椅上,著朱子深衣,或是公服。很難想像朱子深衣正坐的樣子。

但是正坐無疑是吸引人的,它避免了走光的尷尬,又顯得莊重得體。胡坐的坐法舒適、隨意,但西方禮儀告訴我們,女子坐時應當斜并雙腿,以防走光。

我為何排斥胡坐,我自己也想不通。但可以肯定的是,現代漢人(?)無法接受正坐,是因為未習慣這種做法而產生的不適感。圈子里能夠正坐一小時以上的人不多,最多坐半小時,就難以忍受小腿部的酸痛。我個人大學四年裡都是在床上搭小桌子上網,所以對正坐較為習慣。儘管如此,仍需要隔一段時間就放下雙腿讓血液流通。

我不知道至今堅守華夏正統的鄰邦日本式如何解決這個棘手問題的。我寧願相信這只是習慣的問題,就像人們習慣了簡化字,就無法習慣正體字一樣。但一旦有力量挽回這個局面,情形就不會那麼悲觀。

但問題是,我為何排斥胡坐呢。正坐之於胡坐,到底具有何等優勢。難道僅僅是“禮”嗎?還是少了椅子這樣的東西,整個房間的格局就顯得疏朗很多呢。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想法。又或是我果然是受日本審美影響太深?幾百年來我們無意中種下的種子,如今開始反哺了?

9 thoughts on “事關正坐

  1. 我在今年夏天也是在床上正坐(当然顶多连续十五分钟就受不了要盘腿坐一会儿再继续正坐)上网,可是后来天气转冷,不穿鞋脚冻得不行,只好回到书桌旁。。。冬天的话您是怎么解决冻脚问题的?穿两层袜子吗?

  2. 回复江南道黜制史:然。米有啊。我們就在牀上支一個小桌子。雖然艱辛,但是卻挺方便,看書困了,直接躺下睡。。。

Leave a Reply to 匿名网友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