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大學第四屆中日韓飲食文化節。
依舊是在南二二樓食堂,裡裡外外布置了彩色氣球,和紅白藍的海報。中午時人流洶涌,新生們在人群中好奇而興奮地仰望。
我無暇顧及,拎著書袋水壺和Sayuri蘇小妹行色匆匆穿越人群去南三二樓吃飯。
當中有人提起文化節的事情,我默不作聲,只想懇求她們,再不要提起吧。
心很痛啊。
06年,第二屆時代表中方表演茶藝,滿眼的和服韓服,穿和服的日本人,穿韓服的韓國人,穿西裝、穿旗袍的是中國人(?)。
我自己也不記得,當時是如何心情惡劣地表演完茶藝然後匆匆離去的。
那是第二屆,接著有第三屆,昨天的是第四屆,我走後,也許還會有第五屆,第六屆。我能做的,僅僅是這些,然而,然而,荒唐和絕望卻綿延不絕,像瓶子倒在地上,瓶塞骨碌碌滾遠,瓶裡的水汩汩流出,而我無力將它堵上。
第一次有深深的無力感。
我失去信心了。
也許我真的應該佯作癡狂,像阮籍那樣,載著滿車的酒,握著韁繩,痛苦地奔走在這樣一個迷亂的世界,在沒有路可走的盡頭放聲慟哭,真的,沒有路了么。
昔隱者嘲笑孔子“知其不可而為之”, 孔子無語。 聖人不在乎身邊人的毀譽。他說“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正因為天下混亂無道。他才去改變這個世界。不去改變就心裏不安。孟子也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孟子也是看到天下混亂。才去大聲疾呼。曾子說“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他們有見道的喜悅和殉道的神聖感。嗣宗不可學。學孔孟才能得到持續不斷的力量。你敬仰的錢賓四也穿袍子西裝。然其於國史貢獻良多。 不管是內在的文化精神還是外在的禮樂衣冠。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會有復興的一天。只要是對的。就去堅持。俗眾受腦殘教育多年。很難改變。盡力而為。累的時候聊聊天。看看電影。享受一下生活的美。然後繼續去做該做的。不也很好?
其实是你付出的多,所以会比常人来的失望.如果不过分的计较结果,也许就可以平复下来.
不能太苛求。也許 是因為我對自己都不苛求。
我觉得你的很多比喻都很….真想把它们搜集成一个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