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老馮在豫園站碰頭,在尚不燙人的日頭底下慢慢移動到文廟去。晨光下的豫園附近沒有旅人和騙子,也就不那麼面目可憎:灰撲撲的日光照在空闊的街道馬路上,“上海老街”的牌坊恰好框進去了遠處的環球金融中心和近處街道的一排燈籠以及騎自行車摩托車匆忙上班的路人。
文廟路的路邊也有舊書攤,一路看過去,到文廟是八點。人已經擠得滿滿,太陽也開始烤著每個人的後頸皮,書商有的在打扇子報價,有的在搬書,總之是很忙碌。一頭看過來老馮挑了中國叢書綜錄,說話間竟然遇到蔡老師——以前在課堂上坐在他後面,只看過他的後腦勺,如今終於得見正臉,激動得話也說不全,“蔡蔡……蔡老師……”然後又各自散去淘書。
去文廟的路上我就在和老馮說,要是能碰見三會本的聊齋就好了。結果居然真的看見了,但不幸的是自己激動的神色被老闆看在眼裡,價格是砍不下來了的。蔡老師恰在身後,問我價格,而後點點頭說,還可以再說說的吧。我在攤前哼哼了半天,終於答應再加兩元抱走一本希臘神話的書。
掃完一圈是九點多,又回頭查漏補缺,老馮面對著五塊錢的西廂記猶豫良久最終未買。出門後又後悔了許久。此時我們已經選擇了和來時不一樣的路,穿過彎彎曲曲的弄堂回去坐地鐵了。
這是位於上海腹地的石庫門弄堂,斑駁老舊漚著雨水的牆上釘著乾淨的光明奶箱,半枯半榮的爬山虎漫不經心躺在石棉瓦的雨棚上面。雜貨鋪窗口很小,爺叔蹲在裏面聽廣播。不斷有人推著黑色的自行車從石庫門里出來,早市正在進行,餛飩店門臉上的鍋貼和煎餃上都撒著精神飽滿的白芝麻,賣鹹鴨蛋的攤頭上價格標籤旁邊手寫著“立夏了!”,賣蔬菜賣土雞蛋的人都很企望地看著走過的我們,賣魚的兩個漢子正在把一條條橡皮魚很隨便地甩在一籃子魷魚上面。強烈的令人放棄一切幻覺的生活氣息一層一層堆積在這些逼仄的小弄堂里不知堆積了多久,所以所有人的眼神才都那麼滯澀么。
不過居然有一家小店,在這麼現實的世界里,門口居然畫著很夢幻的卡通烏鴉,和那些雜貨鋪一樣小小的窗戶里,卻是擺著很多卡通小擺件。我那時候有瞬間的困惑,在這裡誰會光顧它呢。
這妞依然生命力頑強的活著。
回复王小石的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