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

一直喜歡論語裡面的“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一句,只是因為喜歡後半句的“群而不黨”,對於矜而不爭,一直不能完全理解。
直到昨日,依舊是亂翻《老子》來看,老子反反復複強調“不爭”,聖人不爭,堯舜不爭,君王不爭……這才豁得明白,那“不爭”,當作不居功來解。
那麼,“君子矜而不爭”,就該解釋為,君子可以誇耀自己,但卻不能居功?這該是一種不卑不亢的氣質?一種對自己的肯定,和對功勳的謙讓?
或者將“矜”解釋為矜持?這該是大部分人的理解吧?這也是可以解釋得通的,只是我更喜歡我的這種解釋,似乎更人性化、更讓中國的君子顯得有了一種傲骨?呵呵。
不才,亂語一通。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